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背景與必要性
2.1 項目提出的背景
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眾多,但分布并不合理。廣東、福建、浙江、山東、浙江等省份是紡織服裝產業的主要聚集區,其數量占全國服裝工業總量的92.5%;中西部地區則數量偏少,僅占7.5%。近幾年,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,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國際市場步伐放緩,很多企業為搶占國內市場,擴大市場份額,紛紛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,以尋求在資源、動力燃料和勞動力資源等成本要素上獲得最佳配置。另外,中西部地區的湖北、四川、重慶等是我國人口大省,人口密集,人均衣著消費基數相對較低,未來潛在消費市場巨大。基于2011年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總體趨勢與行業發展特點,結合2010年我國經濟特點與總體趨勢,2011年我國服裝行業發展將可能出現以下特點:
1.國內供應比重上升。國家出臺了擴大內需的政策,中央下大力氣注資恢復擴大內需,拉動經濟增長,為服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。
2.產業鏈拉長。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服裝企業的信貸支持,整合財政及有關部門用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,重點向服裝企業傾斜。制定并完善服裝行業準入條件,指導行業規范發展。
3.休閑運動系列服裝市場需求量上升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,參考近幾年服裝行業發展趨勢,不難看出人們的生活方式趨向休閑,休閑運動裝的市場潛力巨大,而彈性針織面料手感柔軟,穿著舒適,貼體合身,不妨礙人體活動,是做各種內衣、運動衣、休閑裝的理想材料?梢姺b加工市場發展前景看好。
綜上分析,該項目市場前景十分廣闊,經濟效益可觀。
2.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
2.2.1符合國家產業、宏觀經濟政策及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該項目符合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11年本)》中鼓勵類中的第二十項“紡織”第三條“符合生態、資源綜合利用與環保要求的特種動物纖維、麻纖維、竹原纖維、桑柞繭絲、彩色棉花、彩色桑繭絲類天然纖維的加工技術與產品”。
2.2.2是進一步延長金華服裝加工產業鏈,帶動金華市服裝加工產業的升級,做大做強金華市服裝加工產業的需要。
金華市目前有大小服裝加工企業100多家,但絕大部分企業是粗加工企業,向市場提供的大部分是低端、低價值的產品。本項目的建設,正是對這些低端、低價值的產品進行深加工,即進行水洗加工,直至羽絨制成品的加工,而后向市場推出高附加值、高端和終端的羽絨產品,從而使金華市的羽絨產業鏈拉長做大,把金華市服裝加工產業的蛋糕做大。
2.2.3促進當地經濟發展。
本項目建成后,可以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及企業的技術優勢,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,同時增加財政稅收,促進金華市的經濟發展。
2.2.4本項目的建設是促進金華市工業區經濟發展,提供新的勞動就業崗位的現實需要。
根據市場需求狀況,提高城市化水平、增加就業崗位、提高金華市工業區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徑。
本項目的建設可提供2100個工作崗位,為當地的就業難、農村城鎮化問題提供一條解決途徑。
2.2.5有利于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市場需求,促進相關產業發展
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,對服裝的需求量不斷上升,而且對設計、面料等要求也增高,本項目的實施,在出口的同時,也為平衡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起到一定得作用。
綜上所述,該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,有利于減少污染,具有良好的社會環保效益,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。因此,該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。